在《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角色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虽然距离电影上映已过去近20年,但这句话放在当下来看似乎依然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尤其是在游戏行业,近年来尤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精品化”浪潮下玩家对“游戏创意”的要求水涨船高,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入,从而一点点补足游戏领域的“需求缺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厂商多年来也都在用各种方式为行业持续吸纳着各种人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由腾讯游戏学堂主办,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9年的「腾讯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下称:高校大赛)。
5月8日,2023年高校大赛报名正式启动,从公开信息来看,本届大赛的最大变化,就是开辟了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社会正向价值命题”赛道,前者旨在从“公益”出发,呼吁与联动高校学生用数字化产品展现、宣传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后者则是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合作,鼓励年轻人用创新手段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在游戏领域的数字化开发,更进一步拓宽了参赛选手们的研发思路与方向。此外,还延续了每年的“定番”——“自由创作”赛道,让创意“狂奔”。
随着游戏行业的不断壮大,游戏人才缺口问题也日益凸显。历经9年发展与沉淀的高校大赛,对学生、行业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线资源扶持,为年轻人的梦想插上翅膀
作为面向高校学子的游戏赛事,高校大赛对有志进入游戏行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宏观角度来看,过去十余年间,游戏行业高速发展,一步步成长为了我国文化娱乐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们对游戏的热爱不断加深,这种情感亦渐渐成为许多高校学子渴望进入游戏行业,亲手“创造一个世界”的内驱力。
2021高校大赛决赛现场的试玩展台
然而比较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群体来说,哪怕脑海中有诸多奇思妙想,但研发资源、系统性指导、成长激励的匮乏,往往会使不少人望而却步,这无异于阻断了一部分潜力人才向行业流动的道路。
或许正是观察到了“大学生开发者”们面临的困难,腾讯游戏学堂选择从2015年开始举办高校大赛,通过各种“顶配”资源的扶持与激励,给了这批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释放创造力的舞台,旨在更好的发掘、培养并孵化他们的创意与灵感。
比方说在昨日开赛的2023高校大赛上,腾讯游戏学堂就邀请到了多家高等院校的教授和腾讯游戏多个工作室群的知名制作人,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由他们给予参赛选手研发扶持,担任同学们迈入游戏行业的“领路人”。
同时,本届赛事也设立了丰厚的奖金。“自由创作”赛道评选标准为50%作品创意得分+30%美术风格得分+20%游戏完成度得分。而“社会正向价值命题赛道”的评选标准,为40%作品创意得分+20%主题契合度得分+20%美术风格得分+20%游戏完成度得分。
不难看出,得益于评委团与奖金激励的支撑,高校大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学子研发资源、经验不足等核心痛点,努力让每一名有成为“游戏制作人”梦想的学生,都能更轻松、无负担地参与到游戏创作中,用想象力赢得进入游戏行业的“敲门砖”。
而除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外,回溯高校大赛9年发展历程,我们还能从中捕捉到许多其对游戏行业长线发展提供的正向意义。
放大价值、孵化人才,高校大赛的蜕变之路
据官方数据显示,已成功举办9年的高校大赛,累计触达海内外高校500+所,学生超50万人,累计报名参赛人数2万+,其中不乏有欧美、日韩等海外留学生,学生们产出的作品超过1500款,并且仍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
9年来,除了持续增长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历届赛事主题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一步步朝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向善、功能游戏等更能承载与传播正向价值的方向发散,旨在引导学生们亲身驱动游戏正向价值的实践落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正向引导下,高校大赛中先后涌现了呼吁环保主题的《荒原林海》、弘扬非遗文化的《影迹》、派对游戏《Messy Up》等优秀作品,许多获奖学生也因此登上了G20绿色峰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多个国际场合分享环保创新经验,并且在毕业后加入了游戏、科技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2022年高校大赛非遗赛道最佳非遗文创奖作品《影迹》
回过头来看,如果说2015年诞生之初的高校大赛,更多还只是一个纯粹供高校学子挥洒灵感的竞赛舞台,那么在其稳步发展9年后,当下的我们再重新审视高校大赛时,所能看到的已远不止于其游戏比赛的内核,更可以将之定义为助推游戏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放大器、人才孵化器。
譬如2016年,高校大赛就曾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依托故宫博物院开放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等藏品,以及故宫数字文创《故宫大冒险》动漫卡通形象等IP资源,供年轻人加深对故宫文化的了解,更好的孵化与故宫文化相关的创意游戏。
图片大赛金奖作品《第五大发明》,此后在2018IMGA China中也斩获两项大奖
2018年,高校大赛则联合秦始皇陵博物院启动了 “传统文化极限开发营”,通过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云南茶马古道当地组织合作,组织参赛学生前往当地进行文化采风,为他们提供了更直观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并通过制作游戏的方式传播中国之美、民族之美。
学生们以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为灵感创作的游戏《匠魂》
2021年,大赛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玩游戏,救地球”联盟(P4PA)合作,面向全球青年发起「青年绿色游戏创作大赛」,作为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的分赛道,该赛事一度作为标杆案例,单版面登陆了《P4PA2021年度影响力报告》。
在2022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游戏工委秘书长、电竞工委主任委员唐贾军曾表示:“游戏长期被娱乐性所掩盖,需要重新再认知。游戏不仅具有娱乐属性,还具备艺术属性、科技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等。”
在“游戏再认知”成为业内共识的大背景下,作为“价值放大器”和“人才孵化器”的高校大赛对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毕竟9年来,其已切实通过各种方式驱动一批又一批参赛学生亲身感悟到了公益、文化等正向价值的重要性,并将之作为灵感与动力,倾注于各类自主研发的创意作品中,以游戏为载体不断对社会放大着正向价值。
背靠腾讯游戏学堂“产学研生态”,高校大赛仍在持续进化
认为,高校大赛之所以能在过去9年中稳步迭代进化,离不开的是其背后主办方腾讯游戏学堂基于“校企合作”思路,对“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长线深耕探索。
事实上,在过去多年里,高校大赛也并非是腾讯游戏学堂布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唯一路径,甚至不过是其所布局的“产学研”生态中的一条分支。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夏琳就曾在2022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腾讯游戏学堂一直致力于打造从‘专业’到‘学科’的一体化建设,与高校共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发展的状态,这对产业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价值。”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 夏琳
基于这一核心思路,回顾近年来腾讯游戏学堂的举措可以发现,除了持续深耕高校大赛之外,其也陆续与各大高校达成合作,通过推进学科建设、产业研究、科研合作及高校赛事等,逐步构建与完善“产学研”体系建设。
比如说在2019年,腾讯游戏学堂就携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开设了国内首个以培养互动媒体行业的领军人物、顶尖游戏策划与制作人、游戏设计师为目标的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中心(IMDT)研究生专业。
当时间来到2023年,经过3年的研修后,首届IMDT学生也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目前,他们的毕业展正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中。
2023届清华-腾讯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专业(IMDT)毕业展现场
此外,腾讯游戏学堂还为广大怀揣游戏梦想的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套体系化培养课程——「腾讯游戏高校公开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前游戏制作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该课程集中了腾讯游戏一线优质资源,特邀众多知名游戏项目组专家讲师,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课程,提供专业性强的远程实践平台。
获悉,最新一届的游戏策划公开课、游戏客户端公开课分别预计在今年5月底和7月上线,相信届时又会帮助许多对加入游戏行业怀揣着梦想的学子们叩开启蒙的大门。
不难看出,多年来始终与各大高校紧密协作的腾讯游戏学堂,在学科建设、产业研究、科研合作、赛事活动等领域均有建树,在“产学研”生态日益兴盛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大量游戏人才培养领域的痛点——高校大赛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灵感、孵化创意、传递价值的竞技舞台;IMDT这类专业的开设,打通了行业高精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通道;高校公开课则突破了人才培育的空间限制,以更低的参与门槛,给到了更多年轻人学习游戏开发、了解游戏行业的机会……
得益于腾讯游戏学堂对人才培养的长线深耕、全面布局,相信其逐渐开拓出的这一特色教育体系,也将在未来给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成为下一阶段游戏行业高速发展的有力后盾。
展望未来,相信随着腾讯游戏学堂“产学研生态”的进一步完善,高校大赛也将随之继续进化升级,成为行业愈发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人才输送渠道。
目前2023高校大赛报名已开启,有兴趣的同学可前往报名。
虽然距离电影上映已过去近20年,但这句话放在当下来看似乎依然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尤其是在游戏行业,近年来尤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精品化”浪潮下玩家对“游戏创意”的要求水涨船高,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入,从而一点点补足游戏领域的“需求缺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厂商多年来也都在用各种方式为行业持续吸纳着各种人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由腾讯游戏学堂主办,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9年的「腾讯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下称:高校大赛)。
5月8日,2023年高校大赛报名正式启动,从公开信息来看,本届大赛的最大变化,就是开辟了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社会正向价值命题”赛道,前者旨在从“公益”出发,呼吁与联动高校学生用数字化产品展现、宣传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后者则是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合作,鼓励年轻人用创新手段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在游戏领域的数字化开发,更进一步拓宽了参赛选手们的研发思路与方向。此外,还延续了每年的“定番”——“自由创作”赛道,让创意“狂奔”。
随着游戏行业的不断壮大,游戏人才缺口问题也日益凸显。历经9年发展与沉淀的高校大赛,对学生、行业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线资源扶持,为年轻人的梦想插上翅膀
作为面向高校学子的游戏赛事,高校大赛对有志进入游戏行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宏观角度来看,过去十余年间,游戏行业高速发展,一步步成长为了我国文化娱乐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们对游戏的热爱不断加深,这种情感亦渐渐成为许多高校学子渴望进入游戏行业,亲手“创造一个世界”的内驱力。
2021高校大赛决赛现场的试玩展台
然而比较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群体来说,哪怕脑海中有诸多奇思妙想,但研发资源、系统性指导、成长激励的匮乏,往往会使不少人望而却步,这无异于阻断了一部分潜力人才向行业流动的道路。
或许正是观察到了“大学生开发者”们面临的困难,腾讯游戏学堂选择从2015年开始举办高校大赛,通过各种“顶配”资源的扶持与激励,给了这批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释放创造力的舞台,旨在更好的发掘、培养并孵化他们的创意与灵感。
比方说在昨日开赛的2023高校大赛上,腾讯游戏学堂就邀请到了多家高等院校的教授和腾讯游戏多个工作室群的知名制作人,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由他们给予参赛选手研发扶持,担任同学们迈入游戏行业的“领路人”。
同时,本届赛事也设立了丰厚的奖金。“自由创作”赛道评选标准为50%作品创意得分+30%美术风格得分+20%游戏完成度得分。而“社会正向价值命题赛道”的评选标准,为40%作品创意得分+20%主题契合度得分+20%美术风格得分+20%游戏完成度得分。
不难看出,得益于评委团与奖金激励的支撑,高校大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学子研发资源、经验不足等核心痛点,努力让每一名有成为“游戏制作人”梦想的学生,都能更轻松、无负担地参与到游戏创作中,用想象力赢得进入游戏行业的“敲门砖”。
而除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外,回溯高校大赛9年发展历程,我们还能从中捕捉到许多其对游戏行业长线发展提供的正向意义。
放大价值、孵化人才,高校大赛的蜕变之路
据官方数据显示,已成功举办9年的高校大赛,累计触达海内外高校500+所,学生超50万人,累计报名参赛人数2万+,其中不乏有欧美、日韩等海外留学生,学生们产出的作品超过1500款,并且仍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
9年来,除了持续增长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历届赛事主题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一步步朝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向善、功能游戏等更能承载与传播正向价值的方向发散,旨在引导学生们亲身驱动游戏正向价值的实践落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正向引导下,高校大赛中先后涌现了呼吁环保主题的《荒原林海》、弘扬非遗文化的《影迹》、派对游戏《Messy Up》等优秀作品,许多获奖学生也因此登上了G20绿色峰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多个国际场合分享环保创新经验,并且在毕业后加入了游戏、科技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2022年高校大赛非遗赛道最佳非遗文创奖作品《影迹》
回过头来看,如果说2015年诞生之初的高校大赛,更多还只是一个纯粹供高校学子挥洒灵感的竞赛舞台,那么在其稳步发展9年后,当下的我们再重新审视高校大赛时,所能看到的已远不止于其游戏比赛的内核,更可以将之定义为助推游戏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放大器、人才孵化器。
譬如2016年,高校大赛就曾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依托故宫博物院开放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等藏品,以及故宫数字文创《故宫大冒险》动漫卡通形象等IP资源,供年轻人加深对故宫文化的了解,更好的孵化与故宫文化相关的创意游戏。
图片大赛金奖作品《第五大发明》,此后在2018IMGA China中也斩获两项大奖
2018年,高校大赛则联合秦始皇陵博物院启动了 “传统文化极限开发营”,通过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云南茶马古道当地组织合作,组织参赛学生前往当地进行文化采风,为他们提供了更直观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并通过制作游戏的方式传播中国之美、民族之美。
学生们以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为灵感创作的游戏《匠魂》
2021年,大赛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玩游戏,救地球”联盟(P4PA)合作,面向全球青年发起「青年绿色游戏创作大赛」,作为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的分赛道,该赛事一度作为标杆案例,单版面登陆了《P4PA2021年度影响力报告》。
在2022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游戏工委秘书长、电竞工委主任委员唐贾军曾表示:“游戏长期被娱乐性所掩盖,需要重新再认知。游戏不仅具有娱乐属性,还具备艺术属性、科技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等。”
在“游戏再认知”成为业内共识的大背景下,作为“价值放大器”和“人才孵化器”的高校大赛对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毕竟9年来,其已切实通过各种方式驱动一批又一批参赛学生亲身感悟到了公益、文化等正向价值的重要性,并将之作为灵感与动力,倾注于各类自主研发的创意作品中,以游戏为载体不断对社会放大着正向价值。
背靠腾讯游戏学堂“产学研生态”,高校大赛仍在持续进化
认为,高校大赛之所以能在过去9年中稳步迭代进化,离不开的是其背后主办方腾讯游戏学堂基于“校企合作”思路,对“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长线深耕探索。
事实上,在过去多年里,高校大赛也并非是腾讯游戏学堂布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唯一路径,甚至不过是其所布局的“产学研”生态中的一条分支。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夏琳就曾在2022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腾讯游戏学堂一直致力于打造从‘专业’到‘学科’的一体化建设,与高校共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发展的状态,这对产业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价值。”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 夏琳
基于这一核心思路,回顾近年来腾讯游戏学堂的举措可以发现,除了持续深耕高校大赛之外,其也陆续与各大高校达成合作,通过推进学科建设、产业研究、科研合作及高校赛事等,逐步构建与完善“产学研”体系建设。
比如说在2019年,腾讯游戏学堂就携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开设了国内首个以培养互动媒体行业的领军人物、顶尖游戏策划与制作人、游戏设计师为目标的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中心(IMDT)研究生专业。
当时间来到2023年,经过3年的研修后,首届IMDT学生也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目前,他们的毕业展正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中。
2023届清华-腾讯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专业(IMDT)毕业展现场
此外,腾讯游戏学堂还为广大怀揣游戏梦想的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套体系化培养课程——「腾讯游戏高校公开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前游戏制作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该课程集中了腾讯游戏一线优质资源,特邀众多知名游戏项目组专家讲师,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课程,提供专业性强的远程实践平台。
获悉,最新一届的游戏策划公开课、游戏客户端公开课分别预计在今年5月底和7月上线,相信届时又会帮助许多对加入游戏行业怀揣着梦想的学子们叩开启蒙的大门。
不难看出,多年来始终与各大高校紧密协作的腾讯游戏学堂,在学科建设、产业研究、科研合作、赛事活动等领域均有建树,在“产学研”生态日益兴盛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大量游戏人才培养领域的痛点——高校大赛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灵感、孵化创意、传递价值的竞技舞台;IMDT这类专业的开设,打通了行业高精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通道;高校公开课则突破了人才培育的空间限制,以更低的参与门槛,给到了更多年轻人学习游戏开发、了解游戏行业的机会……
得益于腾讯游戏学堂对人才培养的长线深耕、全面布局,相信其逐渐开拓出的这一特色教育体系,也将在未来给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成为下一阶段游戏行业高速发展的有力后盾。
展望未来,相信随着腾讯游戏学堂“产学研生态”的进一步完善,高校大赛也将随之继续进化升级,成为行业愈发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人才输送渠道。
目前2023高校大赛报名已开启,有兴趣的同学可前往报名。
关注找手游微信公众号,了解手游代理最新资讯